现在位置: 首页 > 设计模式 > 正文

责任链模式

责任链模式(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)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。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,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。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。

责任链模式通过将多个处理器(处理对象)以链式结构连接起来,使得请求沿着这条链传递,直到有一个处理器处理该请求为止。

责任链模式允许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,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。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,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,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。

介绍

意图

允许将请求沿着处理者链传递,直到请求被处理为止。。

主要解决的问题

  • 解耦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,使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,而发送者不需要知道哪个对象会处理它。

使用场景

  • 当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请求,且具体由哪个对象处理由运行时决定时。
  • 当需要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请求,而不想明确指定接收者时。

实现方式

  • 定义处理者接口:所有处理者必须实现同一个接口。
  • 创建具体处理者:实现接口的具体类,包含请求处理逻辑和指向链中下一个处理者的引用。

关键代码

  • Handler接口:定义一个方法用于处理请求。
  • ConcreteHandler类:实现Handler接口,包含请求处理逻辑和对下一个处理者的引用。

应用实例

  1. 击鼓传花:游戏中的传递行为,直到音乐停止。
  2. 事件冒泡:在JavaScript中,事件从最具体的元素开始,逐级向上传播。
  3. Web服务器:如Apache Tomcat处理字符编码,Struts2的拦截器,以及Servlet的Filter。

优点

  1. 降低耦合度: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解耦。
  2. 简化对象: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。
  3. 灵活性:通过改变链的成员或顺序,动态地新增或删除责任。
  4. 易于扩展: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很方便。

缺点

  1. 请求未被处理:不能保证请求一定会被链中的某个处理者接收。
  2. 性能影响:可能影响系统性能,且调试困难,可能导致循环调用。
  3. 难以观察:运行时特征不明显,可能妨碍除错。

使用建议

  • 在处理请求时,如果有多个潜在的处理者,考虑使用责任链模式。
  • 确保链中的每个处理者都明确知道如何传递请求到链的下一个环节。

注意事项

  • 在Java Web开发中,责任链模式有广泛应用,如过滤器链、拦截器等。

结构

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核心角色:

  • 抽象处理者(Handler):

    • 定义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,通常包含一个处理请求的方法(如 handleRequest)和一个指向下一个处理者的引用(后继者)。
  • 具体处理者(ConcreteHandler):

    • 实现了抽象处理者接口,负责处理请求。如果能够处理该请求,则直接处理;否则,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。
  • 客户端(Client):

    • 创建处理者对象,并将它们连接成一条责任链。通常,客户端只需要将请求发送给责任链的第一个处理者,无需关心请求的具体处理过程。

实现

我们创建抽象类 AbstractLogger,带有详细的日志记录级别。然后我们创建三种类型的记录器,都扩展了 AbstractLogger。每个记录器消息的级别是否属于自己的级别,如果是则相应地打印出来,否则将不打印并把消息传给下一个记录器。

责任链模式的 UML 图

步骤 1

创建抽象的记录器类。

AbstractLogger.java

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Logger { public static int INFO = 1; public static int DEBUG = 2; public static int ERROR = 3; protected int level; //责任链中的下一个元素 protected AbstractLogger nextLogger; public void setNextLogger(AbstractLogger nextLogger){ this.nextLogger = nextLogger; } public void logMessage(int level, String message){ if(this.level <= level){ write(message); } if(nextLogger !=null){ nextLogger.logMessage(level, message); } } abstract protected void write(String message); }

步骤 2

创建扩展了该记录器类的实体类。

ConsoleLogger.java

public class ConsoleLogger extends AbstractLogger { public ConsoleLogger(int level){ this.level = level; } @Override protected void write(String message) { System.out.println("Standard Console::Logger: " + message); } }

ErrorLogger.java

public class ErrorLogger extends AbstractLogger { public ErrorLogger(int level){ this.level = level; } @Override protected void write(String message) { System.out.println("Error Console::Logger: " + message); } }

FileLogger.java

public class FileLogger extends AbstractLogger { public FileLogger(int level){ this.level = level; } @Override protected void write(String message) { System.out.println("File::Logger: " + message); } }

步骤 3

创建不同类型的记录器。赋予它们不同的错误级别,并在每个记录器中设置下一个记录器。每个记录器中的下一个记录器代表的是链的一部分。

ChainPatternDemo.java

public class ChainPatternDemo { private static AbstractLogger getChainOfLoggers(){ AbstractLogger errorLogger = new ErrorLogger(AbstractLogger.ERROR); AbstractLogger fileLogger = new FileLogger(AbstractLogger.DEBUG); AbstractLogger consoleLogger = new ConsoleLogger(AbstractLogger.INFO); errorLogger.setNextLogger(fileLogger); fileLogger.setNextLogger(consoleLogger); return errorLogger; }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AbstractLogger loggerChain = getChainOfLoggers(); loggerChain.logMessage(AbstractLogger.INFO, "This is an information."); loggerChain.logMessage(AbstractLogger.DEBUG, "This is a debug level information."); loggerChain.logMessage(AbstractLogger.ERROR, "This is an error information."); } }

步骤 4

执行程序,输出结果:

Standard Console::Logger: This is an information.
File::Logger: This is a debug level information.
Standard Console::Logger: This is a debug level information.
Error Console::Logger: This is an error information.
File::Logger: This is an error information.
Standard Console::Logger: This is an error information.